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木城乡乌木寨村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村落,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两级积极“找穷源”、聚力“拔穷根”,创新产业发展思路,采用专业合作社替建档立卡户代养能繁母猪、产崽后送还小猪仔的助力脱贫新模式,有效替农户规避养殖风险,让产业效益最大化发挥。
木城乡乌木寨村马鹿塘村民小组是一个傈僳族集居的寨子,去年,全村刚从偏远山区搬入了如今的新居,这天,村民们又迎来了由李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他们繁育的小猪仔。
马鹿塘属高山冷凉区域,过去产业发展结构单一,以种植包谷、土豆为主,且产量较低,属典型的贫困村落,为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乡村两级集思广益、因地制宜,为这些傈僳族同胞量身打造了“送母还子”计划。
木城乡乌木寨村党总支书记杨祖强:“因为第一没有好的猪舍,第二是群众的素质偏低,这对于养殖技术不好掌握,第三是因为气候太冷,母猪的产崽率较低,所以结合实际我们采用了送母还子的模式,为他们代养,让他们有一个长效的收益,实现精准脱贫。”
“送母还子”计划是去年8月份木城乡党委政府以乌木寨村为试点,共筹资65万元委托当地合作社从陕西省购买了头能繁种猪,按建档立卡户每户1头进行发放。一部分无力饲养或饲养效益差的农户,其被发放到的能繁母猪由李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寄存”代养,每年年底贫困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领取两头种猪或者直接参与资金分红。小猪养大后,合作社再按市场价进行收购。
李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红:“这批猪发到他们手里后,我继续为他们的后期服务,我们的技术人员会隔三差五地进寨子继续跟进,喂出来的猪还要向他们回收,让他们做到养着也可以安心。”
马鹿塘村民余双成,用自家的三轮摩托,高高兴兴地将小猪仔拉到了猪圈,看着眼前来回踱步的小猪仔,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木城乡乌木寨村马鹿塘村民小组村民余双成:“今天很高兴,盼望拿到的小猪,今天终于得到了,我们会更加努力,把小猪养好,也不会亏待政府的期望。”
来源:龙陵新闻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贺彬审核:赵剑波
联系-
关于中国松山宝地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