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的来源及寓意

佛教经典《木槵子》记载佛珠的起源。据该经典所载:‘佛告王曰:“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指出了波流离王用木槵子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佛陀、达摩、僧伽(即佛、法、僧)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就是佛教念珠的起源。在我国东晋时期,随着外来僧侣进入中原,佛珠这个名词也传入中原。到了唐朝佛教兴旺,佛珠也随之流传开来,不论是当时的朝廷,还是市井民间都流行起佩戴佛珠的习惯。   从佛珠的起源以来,出现的佛珠品种繁多,可分为三种类型:持珠、佩珠、挂珠。持珠,是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非信仰佛教信男信女以佩珠为荣,为时尚。挂珠,这种珠子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每种佛珠的佛珠颗粒也是不同的,不同颗粒的佛珠,有着不同的意义。据佛经所载,最上品的佛珠是颗粒,供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这种佛珠较长极少人使用,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最为常见的数目是颗,粒,是表示单纯的种烦恼,或尊佛的功德,或种无量三昧等等。54颗粒,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42颗粒,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佛珠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佛珠有佩戴的意义。佛**使用佛珠是为了修行,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公德。古人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多普通民众也喜欢佩戴其目的不外乎世俗的趋吉避凶,用于提醒自己坦然应对各种境遇,善调己心,遇事圆融,不忧不怖,不骄不燥,减少不健康心理对自己的控制,也即是减少乃至消除烦恼。时尚人士佩戴佛珠起装饰之用,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银首饰、钻石珠宝一样,是一种装饰之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j/9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