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今日再扒古代人生活日常两周以前,污阿哥就“古代人是如何避孕的?”这一话题跟集结社的各位同学做过一篇介绍,今天,我们再深入地挖掘一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看看古代人是如何开展个人卫生工作的!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早晨起床后发现牙膏用尽、洗面奶一滴都再挤不出来等窘境。类似的,洗发水、肥皂、沐浴液等也会时不时跟我们作对一下。在那些万分沮丧的时刻,除了赶紧去问室友借相关产品救急,各位有没有思考过:千百年前的古人究竟是怎么生活过来的?社从四个方面去探究一开始污阿哥搜集资料的时候只是想给大家介绍介绍古代人洗漱的方法、手段,谁知道后来资料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洗漱(洗脸、漱口)的范围,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资料白白浪费,我想再跟大家介绍介绍古人洗头跟洗澡的故事。所以,行文脉络大家应该能猜到了,我会从现代人个人卫生最注重的四个方面反过去探究古人是如何开展这些工作的,具体的四个方面分别是:刷牙洗脸洗头洗澡社一、刷牙在现代口腔医学已经相对普及的今天,如果我们去到到中国的乡村,不可否认,还是能见到大把的中老年人一口黄牙的现象。那比这些人更老的古人,会不会一丁点牙齿保护的知识也不懂呢?其实不然。实际上中国人在多年前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了。《史记·仓公传》中就提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食而不漱”。而《礼记》中记载的“鸡初鸣,咸盥嗽”则说明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有漱口的意识了。那么,古人具体都是怎么漱口的呢?社1、用盐这个不用我说,大家平时看些什么“竹盐牙膏”的广告应该就能想到。兑盐水来漱口,确是古代人漱口的一种方式。盐水漱口能清洁、消除口腔异味、消减牙龈发炎,包括《红楼梦》等很多古代小说都提及过。但是盐水漱口有一个缺点,就是贵!大家知道我们古代的盐都是官制的,民间贩私盐是要被治罪的,这就造成了盐相对稀缺的资源属性,一般人家买了盐都是为了吃进肚子里去的,你要用超越时代的眼光让他们含在嘴里吐出去,他们可能会不舍得!社2、用茶水中国人爱喝茶,也盛产茶,民间普通的大碗茶又多又便宜。而且茶水本身就有脱牙垢的效果,因此古代不少地方都有晨起后用隔夜茶漱口的说法,还有些人家有饭后即端杯茶水漱之的习惯,可谓漱口极勤。宋代文豪苏东坡曾经说:“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即去,而脾胃不和,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剔也,两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古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道理,其实自有它的牛逼之处。饭后用浓茶漱口,既可清除牙齿缝中的食物,有利于坚固牙齿,又有清热解毒、化腐去淤的功效。?社3、用牙粉、牙膏牙粉是唐宋就有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写《梦溪笔谈》那位)就配制过牙粉,原料为苦参,晒干捣末并筛细成牙粉。沈括还提倡用牙刷器具,蘸清水,洒上牙粉以刷。后面我会介绍牙刷。而关于牙膏,嗯,就是牙膏,你没有看错,北宋末年古人就有十几个牙膏配方了,这里我只说一个昂贵的配方,据说此方绝对保口气清香、吐气如兰: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额...虽然看起来像上期介绍的避孕药配方,但还是不明觉厉!社古代人有牙刷吗?有的!最早的刷牙工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是很方便的刷牙工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而现代意义上的牙刷,从古书记载来看,中国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了。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这么看起来,中国人刷牙的历史,少说也得有八九百年了。而同时期的欧洲,由于正值蒙昧的中世纪,一切都显得死气沉沉的,他们那儿出现牙刷,是十八世纪的事了。社二、洗脸洗脸看似小事,在生活中却举足轻重,你觉得古人洗脸都是怎么洗的?随随便便打点水然后往脸上擦擦?哈哈,可千万别小看了他们,要论起洗脸的细致来,我们的古人在今天可能都不输某些有洁癖的汉子、迷妹。很多人以为古代没有香皂和“洗面奶”,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让人面若冠玉、肤如凝脂的洁面秘方,流传到现在也很管用。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古人究竟有何洁面妙招!社1、用香皂早在宋代的《仁斋直指》一书中就有十分具体的制作香皂的方法:用鸡蛋清、豆粉、蜂蜜、上细铅粉等原料,把肥皂荚中的果肉与白芷、白附子等多种草药和香料调和到一起,形成凝团。通过复杂烦琐的配方调制出的香皂不仅可以洗净面部油污,还有清热凉血、活血生肌、芳香开窍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滋养皮肤,祛除色斑,是不可多得的美容和护肤佳品。卧嘈,这么多重功效,是要逼我要用香皂洗脸的节奏啊!社2、用洗面奶迷妹们、汉子们,污阿哥没骗你们,古人是真有洗面奶的,只不过他们的洗面奶跟我们今天的洗面奶不是一个概念而已。在古代,很多平民百姓会用每天的淘米水洗脸,你懂的,淘米水呈现出来的乳白色,真的就像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洗面奶、洁面乳一类的产品。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发现用“洗面奶”洗脸能令面部肌肤柔润嫩白、美丽年轻,于是,这种朴素、简单的方法就一代代流传下来了。我勒个去!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要是宿舍允许煮饭,学校教育超市里卖洗面奶的专柜岂不是要倒闭?社三、洗头关于洗头,首先我们要明确:古代人是洗头的,尽管他们头发长,但是他们是不怕麻烦的,为了个人卫生,他们是坚持洗头的!按《礼记》的要求,君子每3天应洗一次头发。那怎么洗头呢?古时候当然是没有莲蓬头的,通常大家都是烧些热水倒到盆里,等水温合适了把头浸在里边,这个姿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就不赘述了。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古代人难道是用清水洗头的吗?他们有没有“洗发水”?社1、皂角皂角,又称皂荚。把皂荚剥开,内表面是柔柔滑滑的一层物质,可以刮下来,也可直接整体碾碎,泡水,滤汁,它简直就是古代人纯天然无副作用的洗头液!而且使用者完全不用担心XX化工物致癌什么的!另外,皂角树的地理分布还极广,我国各地从古至今都有,它们生于路旁、沟旁、宅旁,还会有人家为了方面洗漱专门种植呢!因此,用皂角洗头在中国古代是很具有群众基础的。社2、木槿叶在某些地方的七夕传说里还提到过用槿树叶洗头,就是木槿的叶子。一份资料:浙江永嘉县乌牛镇芦池村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洗发方法:人们用一种温州话叫做“菜园篱”的植物叶子来洗头。他们先把叶子揉一揉,再用温水冲泡,然后将叶子去掉,用留下来的汁液洗发,洗后的头发会变得乌黑、柔软。这种菜园篱,就是木槿。查询木槿的资料我们会发现,原来木槿花含肥皂草甙,此外,它的根含鞣质和粘液质,种子含脂肪油,总之,木槿全身上下都是对头发有好处的东西。看了今天的文章你再去回忆以前看过的一些中草药洗发水广告,其实,那些所谓的秘方,不就是学习的各地古人的经验吗?社四、洗澡额...污阿哥争取在最后这个小节紧守底线,保持住今天不污的风格。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自我清洁,甚至有号召春天洗浴祛病的上巳节。早至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逐渐形成定制。由于沐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对沐浴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把沐浴单纯地看做洁身净体,润肤养身的方法,而且视之为隆重礼仪。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这是个定法,表示内心洁净虔诚,称之戒,亦称斋戒。我们小时候可能都有过春节前被家里人带去澡堂洗澡的经历,现在想想:为什么节日前要洗澡呢?可能就是从祖宗那儿传下来的习惯吧!社澡豆(胰子)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是谁首先想到利用猪胰去垢。至今没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澡豆制作过程中,将猪胰研磨,增强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渗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后者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洗涤能力,而且能滋润皮肤,是一种比较优质的洗涤剂,这也造成了一段时期它在古代上层贵族间的流行。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在那时往往用不起澡豆,他们洗澡通常使用的,还是上节我们介绍的皂角。社澡堂是什么时候有的?澡堂,又称浴室,洗澡专用地点。关于澡堂的问世,《礼记》中有"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的记载。"湢"就是古代的浴室。但那时多是私人浴室。现在的历史研究认为,最迟是在宋代,开始出现了公共的澡堂,最早的公共澡堂就是苏州的"混堂"。这时的公共澡堂已有了擦背的行当。苏东坡在《如梦令》中就有"寄语擦背人,昼夜劳君挥肘"之句。你看看,古人不仅仅洗澡,洗澡周边的各种服务也是从他们那会儿就流传下来了呢!社古代西方人洗澡吗?大家看到这里,其实可以发现:污阿哥今天好像没怎么提歪果仁什么事?额...不是我不想提,关键尼玛古代西方人太装X了,他们根本就不洗澡!中世纪,西方的教会是这么向人们宣传洗澡这件事的:人的一生中只有两种场合需要洗浴:1、出生洗礼2、赎罪洗礼曾有一位赴耶路撒冷朝圣的女基督徒,向人炫耀她已经18年没有洗过澡了,因此她觉得自己最“纯洁”!
嗯,这是一则有味道的故事!
古代西方人不怕臭吗?
别急,他们自有妙招:头发长了、脏了,剪掉,买假发戴!身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怎么办?喷香水!香水跟人家的味道撞了怎么办?研制各种味道的香水!这,就是歪果仁的逻辑。不管你们服不服,我反正是服了:有钱!END转发给你想起的第一个人版权声明集结社文章均属原创,禁止任何渠道平台未经同意进行转载喜欢的文章记得要转发和点赞哦联系我们qq.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白癜风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