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檀Grenadilla」与「西非乌木Africanebony」具有相同的深色心材与浅色边材的差异,还有相同的英文俗名Ebony,甚至连汉字俗名也相同:日本人称「乌木」为「黑檀」。因为英文俗名Ebony的混淆,过去误认古埃及时代曾使用「西非乌木Africanebony」制作家具与工艺品,现已证明其实古埃及人用的是非洲黑檀,故源自古埃及文的单字Ebony,最早指的是檀属(Dalbergia)的非洲黑檀,而不是柿树属(Diospyros)的「西非乌木Africanebony」。与西非乌木相比,非洲黑檀的分布范围更广,产量更大,其深色心材据说水火不侵,坚硬不变形可作轴承,自古埃及时代起就是制作家具与工艺品的重要材料。
「非洲黑檀Grenadilla」的学名为「东非黑黄檀Dalbergiamelanoxylon」,中文俗称「非洲黑木」、「非洲黑檀」;英文俗名包括Africanblackwood、Africanebony、Africangrenadillo、Africanironwood、Senegalebony、zebrawood等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非洲大陆,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厄利垂亚、衣索比亚、肯亚,都有非洲黑檀生长。除了家具与工艺品之外,现在非洲黑檀的重要用途是制作竖笛(单簧管)、管风琴的音栓、小提琴的指板和弦轴、以及其他乐器的零件。由于欧洲人在非洲大肆砍伐非洲黑檀制造乐器,以及年代的旱灾,使非洲黑檀快速消失,面临灭绝危险;现于非洲、印度、澳洲已有人工栽植的非洲黑檀。
16世纪葡萄牙船员在南美洲大西洋沿岸森林发现大量的「巴西红木Pernambuco」,葡萄牙人辨认出此树与当时作为红色染料来源的亚洲苏木属(Caesalpinia)树种Sappanwood(Caesalpiniasappan)相似,也能生产红色染料,遂以葡语称此树为paubrasil;pau是木头,brasil源自拉丁文brasilium,意思是「炭火般的红色」。自此大量的巴西红木被砍伐卖到欧洲制成染料,而这片盛产巴西红木的土地被称为terradebrasil(landofred-dye-wood),日后Brazil取代旧名成为巴西之国名。
「巴西红木Pernambuco」的学名是「巴西苏枋木Caesalpiniaechinata」,苏木属(Caesalpinia),中文俗称「巴西红木」、「巴西苏木」,英文俗名包括Brazilwood(巴西木)以及Pernambuco(伯南布哥木);Pernambuco伯南布哥是巴西东岸的一州,是巴西红木的原生地之一。巴西红木的橘红色心材具有天然红色色素brazilin,木质致密坚韧能做高级家具。旧时巴西红木被滥砍作为染料,16~18世纪约有5千万棵被砍伐;今日多被盗伐以制作弦乐器的琴弓,目前已是濒临灭绝物种,据估计包括人工种植在内,巴西红木现在仅存1千多棵。
「西非乌木AfricanEbony」的学名为「厚瓣乌木Diospyroscrassiflora」,原生地在赤道西非,包括奈及利亚、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彭、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是奈及利亚、喀麦隆、加彭三国重要的出口商品。英文俗名包括Africanebony、WestAfricanebony、Gaboonebony、Cameroonebony、Nigerianebony;中文俗称「非洲乌木」、「西非乌木」、「加彭乌木」;旧时以加彭的产量最大,现在则大多由喀麦隆出口。「西非乌木AfricanEbony」的心材是所有柿树属(Diospyros)树种当中最黑的,最高级的西非乌木心材黑亮如墨,完全看不出树纹,价格也最贵。西非乌木的木质硬重且耐腐蚀,除制作雕刻装饰品之外,西非乌木可用于弦乐器与吉他的指板与调音弦轴、钢琴的黑键、风琴的音栓;由于大量采伐,西非乌木现已列为濒临灭绝物种之一。
「乌木」一词在中文泛指具有黑色心材的树种。中国古籍中的乌木分类包括「角乌」、「茶乌」、「乌文」。日文则称乌木类树种为「黑檀」,依心材树纹区分为「本黑檀」、「条纹黑檀」、「青黑檀」、「斑纹黑檀」;但这些中文或日文汉字的分类名称,对描述辨识特定的树种木材帮助甚小。此外,四川地区称「阴沉木」为「乌木」,更添混淆。
乔蒂亚家具北京仓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