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村雷笋木梳打好组合拳

点击标题下面的蓝字“微泾川”,成为您的“订阅号”,泾县“微生活”就在您手中!

日前,记者来到泾县桃花潭镇乌石村,采访该村“木梳+雷笋”产业发展现状。

(村部)

医院的程新涌来到乌石村担任扶贫队长以后,发现不少贫困户缺少技能,又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于是,他牵头引进了大山人竹木品有限公司,在村里办起了加工车间,对木梳进行磨光加工,工作简单而安全,用工灵活,计件支付工资,很收村民的欢迎。他对记者说:“乌石村比较偏僻,贫困户因为缺技术、需要照顾家庭等诸多原因,外出打工也不现实。在村里办起木梳加工车间,请来了师傅进行培训、现场指导,让贫困户农闲的时候在厂里上班,农忙的时候在家里养蚕、务农,既不耽搁农活,又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

走进木梳加工车间,20多个村民正在上班。49岁的乌石村贫困户操红兵在木梳车间学徒,他说:“因为儿子是先天性智障,需要人照顾,我不能出远门打工,家庭条件就不行。好在村里办起了木梳厂,我有了新岗位,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在木梳场上班,既照顾了家庭,又能兼顾家里的农活,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李大清因截肢而身残,外出打工也不可能。他说:“贫困户不能‘等、靠、要’,也要自食其力。现在,我在泾青太笋业专合作社做门卫,有一份收入。雷笋销售出去以后,就进入淡季,我就来木梳厂打工,一个月又能增加一些收入。当门卫、做木梳都是轻便的活,不累又安全,村里都照顾我们,我都能做得来。有了这两份收入,我的生活也有了稳定的保障,对未来也充满的信心。”

在与贫困户的交流中得知,学徒出师之后,熟练工在木梳车间上班,每月能增收-元,是村民致富和贫困户脱贫的好途径。

胡传发是乌石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说起村里的产业扶贫他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乌石村除了办起了木梳加工产业外,还成立了安徽省泾青太笋业专合作社,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组建的笋业有限公司,建设了绿色竹笋基地,发展竹笋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和贫困户脱贫。”他告诉记者,泾青太笋业专业合作社是专业从事竹笋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实行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购销产品,每年生产、销售“泾青太”牌雷笋干和鲜雷笋已达80万斤。目前,合作社已与上海新闽融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所有产品由该公司负责包销,产品供不应求。

何来满是乌石村的村委会委员,他告诉记者,胡传发是泾青太笋业专合作社理事长,家里有80多亩雷竹基地,自己家里也种有30多亩雷竹,并带动了乌石、观阳、宝峰等周边多户农户发展雷竹。如今,合作社设立了就业扶贫驿站,培育带动了5家家庭农场发展竹笋生产,带动了20余户贫困户从事竹笋生产,助推了该村精准扶贫工作。

记者随程新涌参观了平方米办公大楼、平方米的农民技术培训中心、2个平方米标准化的加工厂房以及2条笋干清洁化加工生产流水线和清洗、储青、加工、烘烤、检验、包装、贮藏等车间。胡传发告诉记者,合作社筹资股份资金万元,建了厂房、办公楼,添置了加工机械设备,拥有每年生产鲜笋万斤的加工能力。该村还创新扶贫举措,采取“线上”销售、“农超”对接、引进外地营销企业参与合作等方式,让雷笋产业成为该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和发家致富的民生产业、朝阳产业,赢得了广大农户的一致赞誉。

扶医院的业务骨干,他来到该村后想点子,动脑筋,不仅为村里引进了木梳产业,还组织开展了义诊等活动,主动服务群众。他吃住在村里,在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经常为老百姓把脉问诊,深得群众的赞誉。

程新涌还主动与深圳泾县商会对接,为该村贫困学生募捐资金,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微泾川”,泾县人的“微生活”。扫一扫下方的







































贵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b/9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