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国二胡到底有没有被西化

高手在民间!民间老人的乐器

先简单了解一下二胡与小提琴的区别:

小提琴:小提琴(violin)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出生在约16世纪意大利,有四根琴弦。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小提琴是一个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有:Amati,Stradivari,及Guarneri;他们制造的乐器现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d1,a1,e2,音域超过3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

二胡是民族乐器,出生在我国最鼎盛的唐朝,有两根琴弦。二胡由琴筒,振动膜,琴杆,琴头,弦轴(轸子),千斤,琴马,琴弓和琴弦等部件组成。琴筒,是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它多用红木,紫檀,黑檀或乌木等硬质木料制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硬质色木作成的。传统的琴筒都用块状的木料拼粘制成,前端稍大,后端略小,筒腰略细,筒前端蒙有振动膜,筒后口装置音窗。音窗多用木料制成,上面镂成各种装饰图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还有助于二胡发音。二胡的琴筒有多种形状,除正六方形的以外,还有八方形和椭圆形的,它们各有其发音特点,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基本上都是有规则的,所以琴筒和振动膜的共振频率范围也就比较狭窄,要扩大二胡的音量,特别是高音区的音量,就必须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学合理。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里,仅传统的六方形琴筒直径,就经历了8.48.68.8cm等多次规格上的变异。形状不规则的琴筒要比形状规则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这基础上,又研制出扁圆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显的增大,但音色不够优美,我们江南的味道不太浓,其中扁八角二胡的音量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类二胡都为专业演奏。振动膜,是一块薄而坚韧,弹性很好的蟒皮,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振动膜随之作强烈的振动,强化和过滤琴弦的振动,从而扩大了音量,产生丰富的音琴杆,又称担子,通常都用于琴筒相同的木料制作。上部顶端为琴头,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杆的制作很关键,对整个二胡的振动和音色都很重要,也是二胡制作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部分。著名制作师周荣庭在长期的实践中,认为二胡的各部分的定位都非常的科学,在制作中都应精确的把握,不能马虎,对二胡的耐用性,音色,演奏技巧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月弯形琴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近顶端面积渐大,顶部嵌以椭圆形骨片为饰,琴头的不同造型丰富了二胡的款式。弦轴,又称琴轸,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外形呈纺锥形。轴顶加饰,用多层骨片于木片胶合,轴身开有纵向沟槽,弦轴有两个,上轴栓内弦,下轴栓外弦。弦轴的细端钻有小孔,用以穿系琴弦。20世纪60年代,张子锐发明了直行式二胡螺丝弦轴(铜轸)。千斤,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琴弦的长度,也称为有效弦长。琴马,又称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制成。二胡马比京胡马大,竹马的发音明亮,适用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木马常用松节木或色木制作,音量较大,音色存厚柔美。将色木马处理后,发音更佳。琴马置于二胡振动膜中心略偏上方。琴马除有与千斤相同的截取有效弦长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发音体琴弦的振动传导给共鸣体振动膜。琴马的调节会使二胡的音色有不同。琴弓,又称弓子,用弹性好的江苇竹等细竹竿和马尾制作。竹子的细端作弓头,粗端作弓尾,两端系以马尾而成。20世纪60年代初,张子锐设制的螺丝琴弓得到推广,马尾束穿系和钩在弓头及弓尾挂钩之间,通过调节螺丝可根据需要改变马尾的松紧,更换琴弦也极为方便,现全国广泛使用。

陈依妙二胡演奏《但愿人长久》《龙文》《愚公移山》

琴弦,是二胡的发音体,使用丝线和钢丝弦两种。二胡两条琴弦粗细不同,使用丝弦时,如外弦用子弦,里弦就用中弦;外弦用中弦,里弦就用老弦。丝线发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于独奏或重奏。使用钢丝弦时,外弦用裸弦,里弦用缠弦。钢丝弦音色明亮,刚健,音量较大,可用于齐奏或合奏,现在民族乐队中普遍采用钢丝弦。此外,还有琴托,又称托板,一般用琴身相同的木料制成,琴托内有两块垫板托住琴筒,依靠与琴杆的配合以及木螺钉固定。琴托与琴筒之间除两块垫板相连外,其他部位均无接触。琴托除增加演奏时的稳定性外,还有助于琴筒的振动共鸣。还有就是两者在演奏的时候,音色上,小提琴高一些,细一些,而二胡低一些,厚重一些!

一、按弦方面

主要分两点,一是指板,二是弦,

1、小提琴与二胡在按弦方面区别之一:小提琴是有指板,二胡是没有指板的。这种区别就造成小提琴的按弦比二胡难。

  因为小提琴要控制一个音的高低只能通过改变“有较弦长”,一个初学者如果手指按不到准确的音位,那么他就不可能把这个音拉准。

二胡要控制一个音的高低可以有两种方式结合使用,第一个跟小提琴一样,通过改变“有较弦长”;第二个可以改变弦的张力,二胡的弦离琴杆有相当一段距离,手指用力,弦的向琴杆靠近,张力增强,音高改变,两者结使用。二胡比较容易达到演奏者想要的音高。

  小提琴为演奏出来的音有扎实感、稳定感,添加了指板,同时也限制了弦的运动范围,失去了一种控制能力。

2、小提琴与二胡在按弦方面区别之二:小提琴的四条弦在琴上的分布成立体状的,二胡两条弦在琴上的分布成直线状的。很显然在一个空间里找东西比在一条直线上找东西要难得多,在小提琴上要找到准确的音位比二胡难得多,这虽然比较好理解,但是一些人可以会认为这区别不大,未必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习琴的实践中,一弦能按准音,二弦也能按准音,但是要做到一、二弦能同时按准音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不知道这个过程,那么你习琴的过程中会感到很深的挫败感,影响你学琴的兴趣。

小提琴为了宽阔的音域,比二胡多了两根弦,同时给按弦增加了难度,也给运弓增加了难度。(在“运弓方面”会详细地讲解),还有小提琴要按到弦手腕必须有一个“翻转”的动作,打过篮球或乒乓球的人会清楚地知道,腕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因为你拉琴的时候事先要有一个腕部“翻转”的动作,那么就限制你腕关节的灵活性,当然也就限制了你的活动能力。二胡按弦的动作很自然,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拉二胡的时候,腕关节有最大的活动范围。

二、运弓方面

一是弓的支撑点,二是弓的活动范围。

1、弓的支撑点不同

小提琴弓的支撑点在四根弦上(主要是指板末端与琴码之间),四根弦分别在不同的四个位置,等于说小提琴的弓在琴身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支撑点:

  二胡的支撑点在不在弦上,而是在琴筒上,二胡的两根弦刚好稳定住了弓在琴上的位置,使得二胡的弓与琴身的接触点可以很好地固定在琴筒上,二胡的弓在琴身上有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因为小提琴弓与琴之间的特殊性造成演奏的困难,初学者容易出现弓在琴弦上滑动,滑出了正常的位置。

2、弓的活动范围不同

因为小提琴的二、三弦受到了一、四弦的限制,拉动小提琴二、三弦的有效范围非常小,一、四弦也受琴身的限制,拉动一、四弦的范围也不大。如果加上双音,在一个很小范围内就有七个固定位置,位置与位置之间间隔很小,允许操琴者自由活动的空间几乎没有。

由于小提琴的特殊性,造成初学者,经常出现要拉一弦结果碰了二弦。二胡只有两根弦,基本不受限制,弓可以有很大的活动范围。

3、手掌的运动方式不同

小提琴运弓时手掌的掌心向下,做左右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有两个缺点,一是腕部关节的活动范围是不最大的,二是指关节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指关节的灵活性对运弓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胡运弓时手掌的掌心向左,做左右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有两个优点,一是腕部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二是指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

还有小提琴的弓跟琴身一样的漂亮,可能也是充分考虑美观的因素和表现音乐的因素,没有照顾人手的生理特点,造成小提琴的弓很难拿住。再加上持弓时也需要腕部拱起的动作和前臂旋转的动作,使得运弓时,腕部和前臂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持琴方面

良好的持琴方式应该有很好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弹性。所有乐器当中小提琴的持琴方式最为特别,也是把持性、稳定性最差的一种持琴方式,扛在肩上就不用说了,一方面腮托不能做在小提琴的中间,如果做在中间会压住琴弦,所以只能限制做在左侧一个很小的范围;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美观,腮托的位置、形状跟下颌骨极不吻合,还有跟锁骨接触的部位是钢制的固定条,它的作用完全是为了固定腮托,没有考虑到让锁骨有一个较好的支撑点。虽然用肩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也是主要为一些脖子较长的人,“一些小提琴大师在演奏的时候,也有因为持琴不稳而多了一些附加的动作,不时地在调整琴身的位置”。小提琴的稳定性极差,它的弹性也很差,琴夹在两块故骨头之间当然没有弹性,肩部虽然有一定的弹性,但是在奏琴的时候不能过分依赖肩部,因肩部的主要功能要让给左手。所以小提琴在持琴方面有先天不足的一面,拿着它都不容易,便何况要用好它。

二胡的持琴方式最为自然,坐着持琴放在大腿上,站着持琴挂在腰上,不管放在腿上还是挂在腰上都有很强的稳定性又有很好的弹性。所以拉二胡容易上手。

“一种工具我们拿不住,怎么很好的使用它呢?“拿不住”是小提琴比二胡难以掌握的一个原因,“我们眼睛很想看着琴,但眼睛看着琴,琴很容易掉。”这是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因为头斜着去看琴,下颌骨的方向跟腮托的方向刚好相反,琴很难夹住。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左右为难。还有拿不住琴往往会引起全身的紧张。这也是小提琴最难克服的困难。

可以说小提琴在很多方面比二胡便难以掌握。从小提琴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看出,小提琴是一种极至的乐器,小提琴在所有的乐器中,它把音域、表现力、美三者都做到了极至,同时也把难度推向了极至。

-----------------------

“中国的二胡正在走向小提琴化、钢琴化、交响化,二胡创作离我们的母语越来越远,离听众也越来越远,“刚开始是方言,后来是普通话,接下来是英文。”以至于有人惊呼,要警惕二胡由深植民间走向庙堂的危险,而这也正是中国民乐在现代发展的缩影。”

上文是摘自一篇微文中的一段。我读到这里后,觉得文章危言耸听,忍不住想要说几句。文章说“中国的二胡正在小提琴化、钢琴化、交响化”,作者主要借中国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律制不同乖音乐体系不同,批评中国音乐律制被西化即十二平均律化。主要批评我国音乐院校教学体系釆用的是欧洲音乐教学体系,而没有建立起中国音乐的教学体系。其实这种批评偏激了些,以音乐院校二胡教学体系为例,在律制即音律的选择上,教育家们早已是多种律制并存。比如说,在演奏西北音乐风格作品时,没有哪位教师把b7拉成b7,而是拉成三度间音,教湖南花鼓风格作品时,#5也没有人按十二平均律的#5去演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各种不同律制的选用是因作品的风格而定的,没有人在使用一种律制到底,所以当代二胡教学、二胡演奏均是中西多种律制并存。就目前的二胡作品来看,各种不同风格、不同音律、中西文化背景的作品都有,自然,各种律制的音律作品应选用与作品风格相符的音律,既有纯律的,也有五度相生律的,也有十二平均律的。当然,西方音乐小提琴移植曲目,以及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创作的现代二胡作品,自然少不了十二平均音律。所以文章说中国二胡被小提琴、钢琴化、交响化是危言耸听。

文章又说:“二胡的创作离母语越来越远,离听众越来越远”。文章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作者对“母语”和“听众”这两个词的词义理解得过于狭义。二胡的母语即中国文化为背景的音乐语言。而中国文化包括各个历时期的中国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民间文化,更包括现代文化。从地域来看则包括56个民族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显然,作者把母语文化定位在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位置上,只取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章中提到了“听众”,而听众包括所有不同文化层面的听众,就二胡的听众来看,应包括职业二胡听众与非职业二胡的听众。文章的作者显然把听众定位在非职业二胡听众上,排除了职业二胡听众。二胡的“人民性”或“大众性”仅只是二胡创作的一部分,不能作为二胡创作的全部。

文章中说“二胡刚开始是方言,后来是谱通话,接下来是英文”。事实并非如作者所说的这样。我们知道,方言历来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叫方言呢?我这里不打算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谈方言、普通话、英文这三种不同的语言,仅从非语言学专业以外来谈这三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上海话、广东话都是中国普通话的一种方言,方言有自己的语音系统、语法系统,普通话有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但是,方言是普通话的一个分支。文章所说的方言指地域风格鲜明的音乐,如秦派风格作品、内蒙风格作品、新疆风格作品、苏南风格等这类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二胡作品;文章中所说的普通话是地域特色模糊、风格一体化的作品;文章中所说的英文是指音乐语言和技法西洋化的作品。关于从方言到普通话式的二胡作品本身没有错,是正常的,我们的作品不可能永远都是地域性的风格作品,不可能永远讲“方言”,也需要反映大民族的语言作品。至于二胡说“英文”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英文与中文的区别。首先,这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与语法系统都不一样;第二,两者的语境不一样,即文化背景不同。由此可以判断是中国作品还是西洋作品的重要依据是音乐的元素是否是中国元素还是西洋元素。只要是用中国元素创作的作品,不管创作釆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包括借鉴西洋创作技法和作品中的演奏技法,则都是中国作品。就本人所知,到目前为止,二胡创作作品中还没有“英文弍”的二胡作品。

文章中还提到“要警惕二胡由民间走向庙堂的危险”。二胡缘于民间,但又高于民间。二胡已从民间走到教室再到音乐厅,已实属不易了。现在民间的村寨已不可能再生成演奏家了,因为现在的二胡已不是纯民间二胡,是异化了的二胡,虽然异化了,但仍保持着二胡的根性意识和民族意识,仍保留着“龙族文化”意识,这所有的意识都体现在元素意识上。所以,中国二胡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从“民间一教室一音乐厅”,再从“音乐厅一教室一民间”的循环之道,没有也不会变成居“庙堂”的二胡。这种担忧和思潮会阻碍二胡的自然发展。

点↓“阅读原文”有更多二胡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j/14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