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亭·记老渡口下船就是曾经热闹的丈亭老街“岁月”,时光飞逝难忘这一口乌馒头。“图文
编辑”回忆
大桥脚下糕老章
时间推至四十年前,老章整了整衣服,开门营业。凌晨五六点就有从渡口下船的旅者,奔着味道而来。古时这“一水分二派,三江合中流”的丈亭,那时老街是正当热闹非凡。
至70年代这一篇都繁华似锦,再后来,老渡口不用了,几条小弄巷也渐渐沉寂,而今也就这丈亭大街算热闹。有人话“大桥脚下糕老章”可见其当时的出名度。
糕老章的乌馒头有四十年的历史了,传承下来已有四代,旧时人家,用梧桐叶垫底来蒸这乌馒头,再后来,逐渐转化用白铁皮来制作,模子里抹点油,撒写红糖,上锅蒸就好了,小时候最爱的是啃完底下带糖的那层就好。
糕老章的乌馒头卖1元一个有些年岁了,如今传承到这一代,两夫妻每天早上2点多就要起床开始准备,一个好的乌馒头,发酵是关键,一步一步都要做好,大概早上五六点才能有第一锅出炉。
晚上7点结束一天的营业,并不是不想晚点结束,年纪放在这里,也是没办法。
乌馒头有十二个角,十分对称,传说是为了纪念慈溪一个叫乌杰的抗元义士,他开了一家馒头店,用门环做联络工具,所以这乌馒头就做成门环托盖形状。由于起义在端午节,也就流传下了端午吃乌馒头的习俗。
旧时姚城还有一个习俗,“毛脚女婿”或新女婿上门时的端午礼担,除了鸡、鹅、鱼、肉等,乌馒头也必不可少,一般是64只,客气的也有只的。到如今,想吃乌馒头也不用在等到端午节了,吃也越来越简单了。
掰开!掰开!看看
糕老章除了做这乌馒头
还做松花金团
等老式的小吃
一个松花金团的价格是两元
店家做的耐糕
分大小两种
小的十五元一个
大的二十五元一个
一元一个的白米粽
店家堆了一箩筐
剥一个拿白糖沾着吃
也是极好的
小黑板上
写着客人预定各种产品的数量
密密麻麻的
老街渐渐逝去曾经的繁荣
渡口也难见穿梭的渔船
我们的城市急速变迁
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慢慢苍老的步调
是时间停不下来的证明
但总有一些事或物
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留下浓重的一笔
一如下了船
还能记得糕老章的乌馒头